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理论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化之路、市场经济之路、协调发展之路、人类文明发展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作出了明确界定。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界定,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轮廓,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前提、基本依据、运行机制、基本目标。
其实,要让普通民众把握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以升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之路
依据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三步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的全面发展,都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创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归宿,也指向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市场经济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破解了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方式这一最大难题。以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囿于意识形态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简单等同起来,认为资本主义使用的东西,社会主义不能引入,将市场经济这一人类资源配置方式的创造弃而不用、避而不谈。邓小平经过冷静观察和思考,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为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市场经济之路,借助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方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协调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位”的总体布局理念,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是“五位”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步,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目的。再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之一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尽管目前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收入差距、贫富悬殊,但这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力求避免出现的现象和力求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之路
在不少西方学者、政要、媒体看来,西方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道路,西方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明天,高估西方道路的世界意义和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适用性。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开始改变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曾经鼓吹“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2009年初接受日本记者专访时坦承:“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不是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英国的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也说:“中国绝对不会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只会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崛起将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说明,中国道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陈金龙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