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真情奉献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2年12月16日,聊城市中心血站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现场,一派喜气洋洋,来自各行各业支持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嘉宾和无偿献血者代表们欢聚一堂,共同回顾血站二十年的创业历程,并展望血站未来美好的明天。
活动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郑修德同志主持,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单藕琦、市人大副主任孙菁、市政协副主席姜之厚、聊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叶晓旻、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勇等领导同志出席了此次庆典活动。
活动在聊城市中心血站自主拍摄的宣传片中拉开序幕,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同志向与会领导和代表们就血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作了详细的汇报,他说,血站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广大干部职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各项业务工作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于2002年实现了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由计划指令性献血向社会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2004年实现了由临床输注全血向输注成分血的转变;2005年实现了机采血小板100%来自自愿无偿捐献。至此,全市的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
近年来,在市卫生局”大卫生、大提升、大宣传、大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全市无偿献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建筑了风格个性化、设施现代化的新型血站;特别是在临床用血大幅度递增的情况下,血站严把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关,有效地保障了临床血液供应。血站全面落实国家相关献血返还政策,建立血费返还绿色通道,认真做好献血者及直系亲属用血血费返还工作,2012年以来,全市享受免费用血的献血者达770人次,返还血量达57.9万毫升。
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勇同志在听完汇报后,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聊城血站二十年来在推动、普及无偿献血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并对血站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殷切地希望;中国输血协会单藕琦副理事长在发言中指出,聊城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在聊城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聊城市无偿献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希望聊城血站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贡献;聊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叶晓旻同志在讲话中说,聊城市的无偿献血事业从无到有,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广大无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分不开,更是血站全体员工辛勤工作和努力奋斗分的结果,他要求,血站要以此次庆典活动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推动聊城市的无偿献血事业更上一个台阶,为聊城市的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庆典仪式结束后,领导们和各位代表驱车来到聊城市中心血站实地参观,并对血站的业务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张文娟张琳琳/摄影报道)
聊城日报专题:生命至重 大爱无疆——写在聊城市中心血站成立二十周年之际
记者:张东方
20年风雨兼程,他们用无疆大爱为数不清的脆弱生命加油!
20年春华秋实,他们成长为江北水城一道靓丽风景!2012年12月16日,这一天注定将在我市无偿献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一天,聊城市中心血站迎来了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
从一棵稚嫩的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20年来,聊城市中心血站走过了一条不平坦之路,也清晰地见证了我市无偿献血事业迅猛发展的有力步伐。
“在市卫生局‘大卫生、大提升、大宣传、大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在血站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市中心血站广大干部职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各项工作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无偿献血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建设了院落园林化、建筑风格个性化、设施现代化的新型血站;献血方式实现了由指令性计划献血向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由临床输注全血向成分输血的转变;由捐献全血向捐献成分血转变;无偿献血工作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的一席话,成为对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最好的总结和诠释。
(一)
聊城市中心血站的前身是聊城地区中心血站,始建于1992年6月15日,承担着全市献血招募、血液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业务指导的任务。1998年聊城撤地设市后,正式更名为聊城市中心血站。
建站初期,一穷二白。血站仅有16名职工,仪器设备不足100台件,借用聊城地区医科所一栋三层旧楼开展工作。办公场所狭小,布局不合理,仪器设备简陋。尽管如此,这个仅有十几个人的血站还是开创了聊城有史以来集中采供血的先河。
随着医疗临床用血的迅速增加,中心血站的人员、设备、场所已远远不能满足采供血的需要。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窘迫局面!1998年,经过积极争取,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决定克服困难,迁址建站。当年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5亩,由国家计委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新址大楼。2003年6月,一栋高6层、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采血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如今,走进聊城市中心血站,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假山流水的花园式办公环境和造型新颖别致、有着浓郁欧式建筑风格的采血综合大楼。
血站设有体检采血科、成分制备科、检验科、质量控制科、血液供应科、血型室等12个业务科室,拥有国内外一流的血液筛查系统、血细胞分离机、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百级净化间、成分制备与血液储存冷链系统等先进设备100余台件。血液制品相关采集、检测、制备、储存等医疗仪器设备配备齐全;拥有大型采血车6台、冷链送血车2辆,可为临床提供滤白全血及滤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冰冻红细胞等各种血液产品。二级生物试验室、百级净化间、现代化的机房等一应俱全。
市中心血站现有在岗职工98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专以上学历68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比例为81%,真可谓人才荟萃、藏龙卧虎。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聊城市中心血站已经成长为集无偿献血宣传招募、采供血、临床输血指导、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血站,在周边地区及全省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
(二)
血,是救命的,一袋血可以救活一条命,成全一个人,幸福几个家。如何采集、供应充足的血液,是血液工作者的天职。
从建站第一天起,聊城市中心血站全体干部职工就把保证人民群众的临床供血放在第一位,在血站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奋勇拼搏、艰苦创业,开创了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崭新局面,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走在了全省血液工作的前列。
面对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的采供血紧张局面,市中心血站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在加大宣传招募工作力度的同时,采取增加采血车下县频次、延长采血时间、扩大工作覆盖面、控制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等措施,使全市血液工作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无偿献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就没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市中心血站一班人深刻地认识到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广告牌等媒体资源,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在血站网页上开设献血者论坛、献血者之家,公布网络邮箱、免费咨询电话等,与各类献血者交流献血知识,解答献血疑难,听取意见。借助5·8“红十字博爱周”、6·14“世界献血者日”、“献血法实施十周年”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使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的益处以及血费返还政策等有了全新了解。
为了加强与献血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市中心血站不定期地召开无偿献血者联谊会、联欢会、座谈会;与驻聊高校密切合作,通过组织新生入学联谊会、假期实践活动、慰问特殊学校学生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实行开放办站,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各界群众、献血者、中小学生等到血站参观,帮助他们揭开“血液”的神秘面纱,解读“奉献”的价值。
对无偿献血事业,我市的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的6·14“世界献血者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几大班子的领导同志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并带头走上流动采血车,捋袖献血。
经过血站员工的努力,无偿献血的观念如润物春雨,深深地融入人们的心田。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中心血站通过《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向社会发出预约献血倡议,在很短时间内,群众献血预约登记就达到了上千人次;
今年6·14“世界献血者日”,在大型无偿献血活动现场,一天时间采血1100人次,献血量达44万余毫升,创下了我市单日献血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发动社会无偿献血的同时,市中心血站干部职工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身在血站先献血”成为他们的无悔承诺,更是以实行行动向社会亮出的一张亮丽名片。
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医院打来求助电话,需要血液救命的时候,是血站员工挺身而出,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伸出胳膊,用无私的爱挽救一个个素不相识的生命。而拔下采血针,他们又默默地返回工作岗位,继续着自己平凡而又神圣的工作。据统计,市中心血站的98名员工全部参加过无偿献血,并且有的还是首批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
不仅如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下,血站员工的亲属也主动地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成为热心献血者,用自己的爱心行动诠释着“血浓于水”的真谛。
洒下汗水,就有收获。目前,我市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已达12000余人,固定机采捐献者队伍500余人,稀有血型献血队伍300人,累计参加无偿献血群众29万余人次,采血量达100余吨,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像东昌学院教授刘才、企业职工吴育南、报社记者张目伦、电厂职工徐国庆、白衣天使郎秋梅等众多无偿献血先进人物。与此同时,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卫生系统等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踊跃加入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定期组织团体献血。去年1月,由于天气寒冷,采血困难造成血液库存紧张,卫生系统及时组织了无偿献血献爱心活动,8天时间内采集1200余人,大大缓解了用血紧张局面。
夫妻献血、母子献血、农民献血、战友同事相约献血……如今,聊城街头的无偿献血车上几乎每天人头攒动。一股股殷红的血液流进血袋,保障着临床用血,滋润着生命之树,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要素之一。血液安全,责任重大。在这方面,市中心血站从点滴做起,把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之中。
质量把关,是第一道防线。成立20年来,聊城市中心血站始终坚持“人才建站、文化兴站、科技强站、质量第一、生命至上”的采供血理念,以“一法两规”为指导,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获得了ISO17025实验室认可。每年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评审,持续改进,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血站定期召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主任座谈会,组织对全市各医疗机构储血点(输血科、血库)进行业务指导及检查考核,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特别注重从低危人群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血,严把血液检测关,保证血液质量安全。自无偿献血以来从未发生血液质量问题而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况,并连续多年被卫生部评为“室间质评优秀单位”。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市中心血站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为全市医疗机构解决了血小板配型输注、疑难交叉配血等输血难题。近年来共承担了三项科研课题,分别获得2011年聊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聊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人才,是做好血液工作的基础。为了打造一支工作效率高、能力强、业务精、责任心强人员队伍,血站建立“走出去、请进来、学先进、促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邀请山东省血液中心、北京埃尔维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前来传经送宝。专门派出检验科技术骨干赴上海市血液中心学习血型分析技术。定期举办业务知识学习、讲座,坚持“强基础、重实践、多形式”的原则,重点抓好输血医学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抓好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成立了血型室,与医疗专家一起会诊,针对临床输血提出指导性建议,开展临床病症配血、用血指导等临床服务,增强了临床疑难血型鉴定、临床输血配型的指导能力。2012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更是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血站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9月份与济南康佳医院咨询公司合作,在全省同行业内率先启动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通过此次合作,逐步建立起招人、用人、留人、培养人、激励人的内部管理机制,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建立起一套适合血站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血站今后的发展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对外的窗口,服务水平高低重要。为此,血站加强了有针对性的培训,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工作;加强对员工进行服务理念、礼仪知识、服务技能、服务语言的培训,着力提高与献血者、用血单位的沟通能力,使血站每位员工都成宣传员、服务员、技术员。加强与献血者、用血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安排专人为献血者及时发送感谢短信,及时告知其血液检验结果、血液使用情况以及下次献血时间等。认真做好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随访服务,关注献血者的健康,及时消除献血者的疑虑。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献血者和用血单位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献血者和用血单位对血站献血服务和供血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服务。每年临近春节,为每一位当年度献血者邮寄感谢信和年贺卡,拉近了与献血者的距离。同时,认真做好献血者及直系亲属用血血费返还工作。血站建立了血费返还绿色通道,及时修订血费返还工作制度,简化血费返还工作程序,对手续齐全的,确保献血者免费用血还款手续一次办结;对手续不全者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避免多次往返报销。2011年,全市享受免费用血的献血者达621人次,返还血量达41.9万毫升。2012年截至目前,全市享受免费用血的献血者达770人次,返还血量达57.9万毫升。
血液工作枯燥乏味,任务重,压力大。无论是赤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人们都能看到流动采血车在街头穿梭,都能看到白衣天使们忙碌的身影。为了保证全市的临床用血,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如何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市中心血站找到了一条好路子——用文化催生“快乐源”。
血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参加市直卫生系统健身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卫生厅组织的全省采供血机构岗位技能比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多次邀请省内高校礼仪教师开展职工服务礼仪培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形成了全站上下讲奉献、讲文明、讲技术、讲服务、讲安全的积极向上氛围,形成了市中心血站员工“厚德至善、敬业笃学”的价值观。
没有豪言壮语,但求理解信任;不曾轰轰烈烈,惟有踏踏实实。生活也因奉献而色彩斑斓。这就是聊城血液工作者的精神风采!
大爱无边,生命至重;岁月无言,前行有声。目前,我市的无偿献血事业已经步入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发展轨道。
全市年采供血能力达到15吨。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100%来自自愿无偿捐献。
我市续4届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省二级档案室”,2007年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称号;2008年体采科被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先进集体”、“优秀单位”等。
无论是抗击非典支援北京血液的任务中,还是迎接奥运保障山东赛区稀有血型的工作上,都凝结着血站人的智慧和奉献;无论是在救治临床危重病人的送血车上,还是在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活动现场,都凝聚着血站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0年锲而不舍,20年薪火相传。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聊城市中心血站将以成立20年为新的起点,按照既定的目标,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保障临床用血供应和血液安全作为中心任务,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宣传和招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为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张东方)
聊城日报新闻稿:
聊城市中心血站庆祝二十年华诞
12月16日,市中心血站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单藕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市政协副主席姜之厚出席。
市中心血站自1992年建站以来,全力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和血站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有偿献血到计划无偿献血再到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重大转变,年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000人次发展到2011年的3.79万人次,年无偿献血量从1998年的1.2吨增长到2011年的近15吨,血液质量达标率100%。多年来,市中心血站不断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未发生过一例血液安全事故和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例,有效地满足了全市临床应急用血供应。下一步,市中心血站将进一步抓住机遇、积极进取,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和血站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市卫生事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维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聊城新闻网:聊城市中心血站成立20周年庆典举行
12月16日,聊城市中心血站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在昌润大酒店举行。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单藕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箐、市政协副主席姜之厚出席庆祝仪式。
据了解,聊城市中心血站前身是聊城地区中心血站,始建于1992年12月,1998年聊城撤地设市后,正式更名为聊城市中心血站。建站以来,聊城市中心血站全力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和血站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有偿献血到计划无偿献血再到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重大转变,年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000人次发展到2011年的3.79万人次,年无偿献血量从1998年的1.2吨增长到2011年的近15吨,血液质量达标率达100%。多年来,市中心血站不断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抓好了采供血工作,从未发生过一例血液安全事故和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例,有效地满足了全市临床应急用血供应。
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表示,下一步,该站将以二十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抓住机遇、积极进取,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和血站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市卫生事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维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 张兴国)
齐鲁晚报新闻稿:市中心血站举行建站二十周年庆典
[提要] 16日,聊城市中心血站建站二十周年庆典举行,记者获悉,2012年以来,全市享受免费用血的献血者达770人次,返还血量达57.9万毫升。至此,全市的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
本报聊城12月16日讯(记者 王尚磊通讯员 张文娟) 16日,聊城市中心血站建站二十周年庆典举行,记者获悉,2012年以来,全市享受免费用血的献血者达770人次,返还血量达57.9万毫升。
记者了解到,聊城市中心血站前身是聊城地区中心血站,始建于1992年12月,1998年聊城撤地设市后正式更名。目前,血站拥有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的采血综合楼,血液制品相关采集、检测、制备、储存等医疗仪器设备配备齐全,6部大型采血车,2部冷链送血车。现设有办公室、体检采血科、成分制备科等12个科室,年采供血15吨。
聊城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介绍,特别近几年来,在临床用血大幅度递增的情况下,血站严把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关,有效地保障了临床血液供应。血站全面落实国家相关献血返还政策,建立血费返还绿色通道,认真做好献血者及直系亲属用血血费返还工作,2012年以来,全市享受免费用血的献血者达770人次,返还血量达57.9万毫升。
赵宁介绍,聊城市中心血站于2002年实现了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由计划指令性献血向社会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2004年实现了由临床输注全血向输注成分血的转变;2005年实现了机采血小板100%来自自愿无偿捐献。至此,全市的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
市政府副秘书长叶晓旻同志讲话
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勇同志讲话
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单藕琦同志致辞
市卫生局副局长郑修德同志主持庆典仪式
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同志汇报血站工作
单藕琦副理事长(右一)驻足在自己当年在聊城血站检查指导工作的照片(左上数第二幅)前,感慨血站如今取得的成绩,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德勇同志(左二)在机采室与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检察官白云同志(右一)亲切交流
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同志(右一)向领导们介绍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
参观结束后,与会领导们在展板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