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20126.14 1100位“英雄”献血忙

来源:http://www.lcsxz.com 发布日期:2012-06-16 【字体:


2012614日是第9个世界献血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为方便广大市民就近献血,聊城市中心血站6部采血车全部出动,停放在金鼎商厦、聊城市影剧院、闸口、聊城汽车总站4个采血点,在爱心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市区的各个采血点人头攒动,夫妻献血、情侣献血、母女献血……一幕幕感人的瞬间,让整个水城如沐春风。

市民李先生今年28岁,已经有四年的“血龄”,据李先生讲述,2009年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偶然一次在上海逛街看见了献血站,就走进了街头的献血站。后来回到了家乡聊城,这个献血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到2012年,李先生已经献了2000毫升。“一开始是抱着献血者自己和亲属可以免费用血的心态去的,没想到这一献就是四年的时间。聊城市中心血站每到可以献血的日子便发来短信提醒,献血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李先生说。在上海的第一次献血,李先生选择了一份化妆包,里面有各种化妆工具,李先生将这个化妆包送给了当时的女朋友,后来成了他的妻子,现在李先生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市民徐女士也有过献血经历,第一次的时候是在2003的春天,选择了19周岁生日这一天以献血的方式进行纪念。第二次的时候是刚和现在的丈夫高先生相识,“认识没多久,便觉得对方挺合适的,就以献血的方式纪念爱情。”徐女士说,后来因为有了孩子,在哺乳期不能献血,而高先生却将这一习惯延续了下来。

    市民马女士今年25岁,已经有了五年的献血历史。据马女士讲述,第一次献血是在大学读大一的时候,“那天是2007年的光棍节,正是因为是光棍节所以才印象如此深刻,第一次献了200毫升,奖励了一把雨伞,现在这把雨伞还保存的很新不舍得用呢。后来献血车经常来大学校园采血,每次献血车以来就算着自己是不是该到了献血的时间了,有一次差两天不够半年,采血的医护人员不肯采血,但是下一次采血车得半个月以后才能来,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血站的工作人员便给我采了400毫升。大学四年的时间,一个献血证都填满了。后来回到了聊城,看到聊城街头到处都有献血车,很方便献血,又开始填了一张新的献血证。”马女士告诉记者。

在闸口采血点,家住城区的刘女士拉着女儿苗苗赶到了现场。18岁的苗苗今年刚参加完高考,虽然对献血十分积极,但从她羞怯的表情不难看出,她对第一次献血还有些顾虑。“我年龄大了,不能献血了。我女儿献血积极性却一点也不比我低。”刘女士表示,近十年来,她个人每年都坚持无偿献血,这次带女儿过来,就想让女儿接过无偿献血这个爱心接力棒,继续为社会奉献爱心。

活动期间,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无偿献血,招募到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聊城市中心血站联合聊城人民广播电台FM96.8新闻广播,在采血现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寻找下一个英雄”无偿献血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工作人员现场向献血者发放“爱心礼包”,以鼓励他们的善举。各县市区医院也都悬挂起了“热烈庆祝6.14献血者日”的条幅,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整个献血活动从早晨7点持续至下午6点,从早晨的细雨纷纷到中午的烈日当空,市民献血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宣传无偿献血,除了献血者,现场还聚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60余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他们头顶烈日将“无偿献血 爱满水城”的宣传资料发放到市民手中。

6.14当天,共采集1100人次,献血量达44万余毫升。(张文娟/摄影报道)



活动当天,聊城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同志献血并接受聊城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爱心感染下一代

母女同献血

情侣共献爱心

“机采英雄”们合影留念

志愿者为路人宣传无偿献血

丰富的纪念品


民间艺人用盐书写的“一人献血 全家受益”

新闻110直播间

新闻110志愿服务展台

    刚刚献完成分血的“献血大王”吴育南助阵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他崭新的献血证上也已经被填满了,今年42岁的吴育南,目前已献血60200毫升,相当于10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

忙碌有序的工作

各县市区医院配合6.14献血者日开展的宣传活动


版权所有Copyright@2021 聊城市中心血站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山路75号
电话:0635—8516869(工作日) 血站热线:0635—8512907(工作日) 质量投诉热线:0635—8513308(工作日)
鲁ICP备20210434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