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IVIG)用途很广,其中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治疗药物。对于大部分患儿其治疗作用可喜,但也不可忽略对特殊人群的副作用
市某医院送来新生儿溶血病(HDN)检测一例。待实验初筛做好,等待最后结果。实验员按惯例询问患儿及其母亲基本情况:患儿为第一胎,A型RH(D)阳性,3天,未输血,患儿母亲AB型RH(D)阳性。根据HDN基本原理,该患儿不会有ABO-HDN,但实验结果却是阳性,于是进一步检测,逐一排除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母亲血型是正常AB型,抗筛实验阴性等等,最后向患者家属打听到,患儿两天前注射过IVIG,注射量不详。根据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可以确定是IVIG里的抗-A作用到A型患儿的红细胞,进而产生的溶血,HDN检测实验结果也产生了假阳性(若要证实,需做血型物质鉴定—唾液实验来证实患儿为非分泌型患者,但没有患儿唾液,未能做该实验)。
IVIG对大部分分泌型的HDN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非分泌型的患者会有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因为分泌型人含有A、B型血型物质,IVIG内含有人体各种抗体,当然包括或多或少的抗-A、抗-B,当IVIG进入人体内,分泌型的人就可以利用体内的血型物质中和IVIG中的抗-A、抗-B,而非分泌型无血性物质的,不能中和,只能稀释。简单来讲,对于非分泌型患者,就相当于输入一定量ABO异型血浆,因此,IVIG中的血型抗体(抗-A、抗-B等抗体)可作为溶血素使体内红细胞聚集,导致直接抗球蛋白(DAT)实验阳性,会有产生溶血的风险,国外已有IVIG引起急性溶血的报道。
在治疗HDN中,临床通常重视IVIG治疗效果,往往忽略其对部分人群的副作用。或许因为“静脉用IVI早期应用临床效果好”,部分医生习惯先用药,待无效果或患儿出现Hb进行性下降等类似HDN临床症状后,再做检测。因为此例检测赶巧,母亲AB型,患儿A型,理论上可以排除HDN,综合病史,实验结果可判定IVIG引起的假阳性,若母亲O型,患儿A型或B型,实验结果阳性,患儿有IVIG注射史,患儿又是非分泌型,那就无法确定是真正意义上的HDN还是药物引起的假阳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检测结果不可靠。
同理,IVIG致敏患者红细胞,导致DAT阳性,会对患者血型方面产生影响,如:ABO血型鉴定困难,抗体筛查困难,交叉配血困难等。(杜晓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