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正常还要健身吗
来源:http://www.lcsxz.com 发布日期:2009-02-03 【字体:大 中 小】
体重指数的测算方法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2(米)
国际正常值:21~24
东方人正常值:21~23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亚太地区指标:体重指数23~24.9为超重,25~29.9为一度肥胖,大于或等于30为二度 (重度)肥胖。
简易计算体重的方法
男性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0.9
女性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7】×0.9
简易大致计算法:
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超重与肥胖的判断标准
正常范围:标准体重±10%。大于10%为超重,大于20%~30%为轻度肥胖,大于30%~50%为中度肥胖,大于50%以上为重度肥胖。
体重指数正常也需要锻炼
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体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标,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也有可能不正常。
体成分不正常即体内脂肪的比重不合适。有些女同志外形看上去挺苗条,但一测成分,体脂占的比例仍过高。
体脂比例过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脂肪的绝对量较高,另一方面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对含量较高。苗条的女同志主要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锻炼不够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肌纤维逐渐减少造成的。
体重指数正常者可通过锻炼,改变体成分及肌肉脂肪结构比,并提高机体各方面的功能。
出入平衡应因人而异
要保持身体健康,必须既注重运动消耗,又注意膳食摄入。采取单一措施,都不能达到满意的健身效果。
掌握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必须因人而异。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者,每天摄入量与消耗量基本相等,超重和肥胖者每日的摄入量应小于消耗量。
“两大体、一精确”
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种类繁多,所提供的热量又各不相同;即使做同一种运动,其消耗量也因人而异。可以采取简易法则——“两大体、一精确”。
两大体:大体掌握每日进食的食物结构及热量,大体掌握每日锻炼所消耗的热卡数。
一精确:至少每两周称一次体重。
最佳锻炼时间
适宜锻炼时间以下午4~5时最佳。此时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均较强,尤其是心率、血压都较稳定,最适宜进行体育锻炼。人的生命活动受生物钟的调控。研究表明,人身体的适应能力、全身协调能力和体力,均在下午或黄昏时最强。从外界环境讲,此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比较充足,气温也比较适中,利于进行锻炼。
对上班族的建议
上班族不能利用这段时间,建议在晚上9~10时进行锻炼。此时锻炼的好处是,可缓解一天脑力劳动的疲劳,使大脑彻底放松,调节紧张的神经。
锻炼与安眠药
晚间锻炼习惯后,可停服安眠药,减少对肝脏的损害。中国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尤其是当今许多人已患有脂肪肝,其肝脏脂代谢紊乱已处于失代偿的情况下,长期常规服药更会加重肝脏负担。晚间锻炼还可消耗多摄入的热量,减少夜间脂肪的储存。早晨可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练剑、散步等。
我国不同人群肥胖状况
当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预计今后10年中,中国将有1.5亿人发生肥胖。
城市成人超重率已达28.1%。
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为3.4%。
我国肥胖症患者已达7280万。
肥胖在45岁以上的机关干部群体中的情况更为严重。据对北京的一些单位干部的体质测定,超重率达66%,肥胖或明显肥胖者占40%,体能较差的占60%。
虽然目前还不能将肥胖诊断为一种慢性病,但研究资料显示,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5倍,高血压高2~4倍,糖尿病约高4倍。这些慢性病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加重病情发展,加剧其危害,极大地影响劳动力人口的健康。此外,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
要想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大小、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和可能的条件,给自己设计一套能长期坚持的锻炼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为:
1.不同年龄组的最大心率不同,每日应有的运动消耗量不同。
2.每人的胖瘦程度、体质强弱、健康状况不同。
3.性格是好动还是好静,是喜欢独处还是比较合群。
4.还要考虑场地、交通、对手、工作的稳定性等条件,如打球,对手还要旗鼓相当,否则,打几下也就没意思了。
5.慢性病患者应先找医生咨询合理的运动量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有慢性病危险因素者应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有条件者可先做体检,如发现疾病,可先用适当医疗措施控制,然后逐步改变生活方式,逐渐减少药物用量,轻症病人甚至可以停药。
游泳:中老年人首选健身方式
游泳时关节不承受过度应力,又能得到充分运动。同时,游泳能量付出多、消耗大,如运动速度相同,完成同样一组动作,要比陆地上多付出6倍的力量;水中散热快,是空气中的28倍,可增强机体对寒冷的抵抗;人在水中的重量仅为陆地上的1/8,水中关节基本不负重;水对全身有按摩作用,帮助肌肉缓解疲劳等。
有些同志说自己是“旱鸭子”,不会游泳。其实,“旱鸭子”也可以下水活动,通过扶池壁做蹬腿活动;在水中行走;承受水对胸部的压力,抗阻力呼吸;感受水对身体的按摩等,可获得很多益处。
足跟冲击运动不可少
中老年人还应该配合其他形式的锻炼,仅进行游泳锻炼不利于防止骨质疏松。
经过千万年的大自然的选择、淘汰,人体形成了非常精细、完善、高效的自我调节系统,如体内电解质钾、钠、氯等的代谢平衡不受意识调节,完全是自我调节平衡。游泳时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被水托着,身体自身不能感知骨骼硬度的大小。如宇航员在航天飞行的失重的状态下,排钙增多,骨密度降低;绝对卧床者的尿钙排量增多,早的10天左右,一般一个月就可出现骨量减少。而一些可产生足跟冲击的运动形式,如走平路、慢跑等,可让机体感知骨硬度状况,从而调节骨钙的沉积机制,纠正骨质疏松。游泳不能产生这种效果,所以要辅以其他能产生足跟冲击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跳舞等。
链接
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全新定义是:健康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
生命的质与量
国内外研究表明,当前完全符合健康标准者仅占人群的15%,亚健康人群约占70%,处于多种疾病状态的人口占15%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人们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大家还应注重健康的存活时间,也就是要注重生命的质量。有人提到一个简单的哲理,就是如果把身体健康比做1,把其他(如智商、学识、技能、财产、地位等)比做0,那么,有了前面的1,后边0越多,意义就越大。反之,如果没有前边的1,0再多也没有意义。1998年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残疾率为25.2%。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老年患者瘫在床上(绝大多数是由慢性病引起),本人痛苦,也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
慢性病对健康的严重影响
据2002年调查,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45~59岁为29.3%,60岁以上为49.1%。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6%。以此估计,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为1.6亿,血糖不正常者超过4000万。
我国35~59岁人群脑中风发病率为3.2%。血压高压大于150毫米汞柱者每10人中就有近两人发生中风。
研究表明,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个伴有高血压;100个脑血栓病人中有60人伴有高血压;100个冠心病病人中50~60人伴有高血压。高压在150毫米汞柱以上者,中风的发病率是高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下者的10倍。1996年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我国总死亡率的81%。
2002年调查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知道自己患病的占30.2%,治疗率为24.7%,有效控制率仅为6.1%。70%多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并不是患了糖尿病以后才发生,而是在糖耐量低减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